close

【陸劇】以愛為營No.36@"IPO"(首次公開募股)、打醬


喻遊(魏哲鳴 飾)關濟(劉冬沁 飾)

語句來源:以愛為營@第36集-完結篇(陳康、時宴對樂安發表首次公開募股所說的話)
【緣起】在樂安科技七周年答謝宴會舞台上,陳康發表樂安參加"IPO"計畫,同時受邀上台的時宴也很高興樂安發布的"IPO"。

【陸劇】以愛為營No.36@"IPO"(首次公開募股)、打醬【陸劇】以愛為營No.36@"IPO"(首次公開募股)、打醬

 

資料來源:
IPO是什麼?優缺點分析
IPO 意思?IPO 上市與其他上市制度差在哪?IPO 完整懶人包!

什麽是IPO?

IPO 是首次公開募股,又稱首次公開發行(英語: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簡稱:IPO)。IPO是指企業第一次透過證券交易所發行公司股票,並將股票出售給一般投資人的募集方式,投資人可以透過認購持有公司股票來成為公司股東。這個IPO過程會讓原本的私人公司轉化為上市公司。

企業IPO的目的通常是為了籌募資金擴展公司規模,而在IPO時公司董事會會決定資本額來換算出股票數量,此時再由證券承銷商或是投資銀行來評估該公司公開發行的股票價格,當公司正式掛牌上市在證券交易所之後,就需要定期公開財務報表和招開股東會,與發佈公司重大資訊,接受主管機關的監管與投資人的監督。

IPO對公司的優勢

1. 對於公司擴大資本支出所需要的營運資金更容易籌措,例如增資、發行新股擴大公司股本、或是私募股權引進策略投資人。

2. 公司上市提升企業品牌知名度,吸引外資法人與投資人關注。

3. 透過員工股票分紅制度吸引優秀人才與留下績優人才。

4. 擴大與外國大型企業合作的機會。

5. 透過股權交換與併購讓企業多角化經營。

6. 初期股東可以透過調整股權,回收初期所投入資本。

IPO對公司的劣勢

1. 上市公司需要受到主管機關的監管,因此在財務審計與法律面及經營管銷成本上會提高相關費用。

2. 上市公司因為股權分散,有可能引發公司股權與經營權之爭的問題。

3. 公司財務訊息與重大訊息需要公開揭露。

4. 需要揭露大股東與內部人買賣股票資訊。

5. 公司如果連續虧損經營不善有可能面臨下市停牌的風險。

投資人如何參與IPO?

境內/境外 台股IPO 國外IPO
參與方式 透過台灣券商參與新股抽籤,或是等IPO股票上市之後再從股票市場中買進。 透過台灣券商複委託申購,或是在海外券商開戶申購IPO股票。
說明 根據主管機關規定,當企業在進行IPO時,需要釋出公司部份的股權到公開市場,好讓投資人可以進行申購,因為IPO所發行的新股張數有限額,為了讓投資人有申購意願,因此IPO的發行價格會低於當時股票的價格,這樣的價差就讓投資人有申購的意願。

IPO的申購方式,投資人在券商帳戶申請申購,再透過電腦抽籤的方式進行,如果未中籤,投資人一樣看好企業未來的股價發展,也可以在股票上市後直接到股票市場中買進。
投資人如果想要申購海外市場的IPO股票,可以透過台灣券商的複委託帳戶等IPO股票上市後進行交易,或是直接在海外券商開戶申購IPO股票。

 

投資人參與IPO的風險為何?

1.企業在 IPO之前,公司的財務資訊與營業項目往往透明度不高,投資人比較難了解該企業未來的成長價值,也因此造就在 IPO 時新聞媒體或是公司釋出的一些利多消息,好讓投資人對於IPO後的股價表現有所期待,此時若是有心人士趁機炒作股價,就會讓IPO上市初期時的股價波動非常大,也常讓投資人追高套牢,因此投資人需要注意投資風險。

2.投資人可以善用公開資訊了解大股東持有情況,若公司IPO後大股東有大量申報轉讓或是出清持股的情況發生,有可能公司目前估值過高,或是看淡未來經營所做的獲利了結,這些都可能會讓投資人在訊息不對稱的情況下發生損失,所以在投資前需要做足功課以降低風險。






許多知名的國際品牌如 Lyft、UBER、Airbnb、Rivian 接連在近年進行 IPO ,而台灣公司也有如 力積電 6770-TW 2.01 %  八方雲集 2753-TW 1.13 % 等公司 IPO 上市 ,利用較低的 IPO 承銷價格,吸引投資人搶先進行新股申購,究竟 IPO 意思 是什麼?企業為什麼要 IPO 上市?而投資人又要如何參與 IPO 呢?本文帶你一探究竟!

編按:2023/09/27 更新,IPO 旺季來臨!邁入 Q4,進入企業申請 IPO 審議的高峰期,臺灣證券交易所於 2023/09/26 通過 5 家公司上市審議,包含天虹科技(6937)、華凌光電(6916)、現觀科技(6906)一般上市,台境(8476)上櫃轉上市以及金萬林(6645)可掛牌創新板。2023 年累積 IPO 送件數已經來到 32 件,含一般板 22 家、創新板 10 家。

IPO 意思?

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簡稱 IPO)中文是「首次公開發行」或「首次公開募股」,IPO 意思是企業第一次透過證券市場發行股票,並將股票向大眾出售,供投資人認購與持有公司股票。

企業 IPO 的目的通常是為了募集資金,在 IPO 時公司會決定欲發行的股票數量,並交由投資銀行或承銷商決定新股發行價格,在台灣的證券市場中,IPO 主要指的就是公開發行,也就是上市、上櫃與興櫃,IPO 前公司仍屬於私人持有,而 IPO 後則為公開發行公司。

IPO 目的

企業 IPO 後,便可以在廣大的資本市場中,向大眾募集資金,另外,透過 IPO 在公開市場買賣,也可以提升公司的曝光率與知名度,公司的銷售額與利潤有機會因此而增加,對於投資人而言,企業 IPO 也使購買公司的股票更加方便。那麼 IPO 對於企業而言,有什麼優缺點呢?

IPO 優缺點

IPO 優點

  1. 募集資金更加容易:公司符合上市櫃條件,申請 IPO 上市後,便可以在公開市場募集資金,未來也能再透過增資、發行新股等方式,募集更多資金。
  2. 提升公司知名度:公司股票 IPO 在公開市場買賣,可以提升企業在媒體、網路等的曝光率,有機會增加公司的銷售額。
  3. 讓既有股東獲利變現:公司上市後擁有較佳的流動性,且公開發行後估價通常較私人公司高,此時公司創辦人、創投基金、早期投資人等,便可以利用 IPO 發行後,賣出股票成功獲利兌現。

IPO 缺點

  1. 需滿足上市櫃條件:除了在公司 IPO 前,必須達成上市櫃的申請標準外,IPO 後,營運狀況也會受到監管機構的管控,若未能滿足上市櫃公司的條件,如:公司連續虧損、財務比率過低、交易量過低等,很可能面臨下市的風險,當初上市花費的成本即付諸收入。
  2. 需公開經營資訊與成果:公開公司的經營資訊與成果,雖然能使公司資訊公開透明,吸引投資人投資,但另一方面也等同於要花費相對的成本來作業,包括財報需定期製作、需委託會計師簽證、需定期招開股東會等,造成營運成本的增加。
  3. 經營政策受新股東影響:公司公開發行之後,便會有新的股東加入公司,當公司的經營目標與股東不同,股東可能會試圖影響公司的經營政策,甚至引發經營權之爭,因此許多獲利表現優異的公司,仍會選擇不 IPO 上市。

IPO 與 SPAC、直接上市的區別?

直接上市 (Direct Listing,簡稱 DLP 或 DPO )是企業省略透過「承銷商」包銷(Underwriting),以及詢價圈購(Book Building)的流程,直接向證交所提供參考價、申請上市。簡單來說,直接上市就像是簡化版的 IPO,一樣是企業上市到公開市場給投資人交易,但省略經過經銷商的環節,流程較為簡單且透明。例如: Spotify SPOT-US 0.65 % 在 2018 年上市就是採用直接上市。

而 SPAC 是透過特殊目的公司收購市場上未公開發行的公司,並進行 IPO,詳細的說明請看 SPAC 是什麼?如何運作?對投資人有什麼好處?。

IPO、SPAC 與直接上市,都是讓未公開的私人公司,變為公開發行的公司,其中 IPO 與 SPAC、直接上市最大的差別在於投資銀行的角色,在 IPO 中投資銀行通常會扮演承銷商的角色,負責公司 IPO 的定價與銷售業務,而 SPAC 與直接上市中,投資銀行則轉為擔任顧問的角色,僅協助企業確認財務狀況、處理上市程式、撰寫必要文件、找尋潛在投資人等業務,其他差異整理如以下表格:

IPO、SPAC、直接上市

英文 IPO SPAC DPO/DLP
中文 首次公開發行 特殊目的收購 直接上市
投資銀行角色 承銷商+顧問 顧問
相對上市成本
閉鎖期 有(上市後 180 天)
承銷價 無(只有參考價)
新募集資金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

IPO 如何參與?

投資人若想要參與買賣 IPO 股票,該如何進行呢?由於國內與國外的制度不同,因此分為國內與國外 2 部分進行說明:

  1. 參與國內 IPO:參加新股抽籤,或在股票 IPO 上市後買進
    依據台灣證券交易所與櫃買中心的規定,想要在台灣申請 IPO 上市櫃的公司,必須達到股權分散的標準,因此大多數的企業在進行 IPO 時,會先釋出一部份的股權至公開市場,供投資人進行申購,然而因其發行新股的數量有限,且為了吸引投人,IPO 發行價格通常較低,因此投資人必須利用抽籤的方式進行新股申購。若 IPO 申購未抽中股票,而投資人依然想參與 IPO 股票買賣,也可以在股票 IPO 上市後,直接用券商帳戶買賣股票。
  2. 參與國外 IPO:透過國內券商複委託,或開立海外券商買賣 IPO 股票
    由於美國的資本市場發展完善、資金規模較大,因此許多知名大企業皆會至美國進行 IPO 上市,國外的 IPO 就沒有像台灣一樣的抽籤制度,投資人若想要參與海外市場的 IPO 股票買賣,可以直接透過開立國內券商的複委託帳戶,在股票 IPO 上市後進行買賣,或是開立海外券商參與買賣國外 IPO 股票。

IPO 可以參加嗎?

在瞭解了 IPO 是什麼之後,投資人到底該不該參與 IPO 投資呢?關於這個問題主要可以分為 2 個部分進行探討,分別是 IPO 前是否要參與新股抽籤,以及 IPO 後是否要買進公司股票。

首先是 IPO 前的新股抽籤,由於承銷商為了吸引投資人參與,通常會將 IPO 的價格設定比市價低,此時僅需花費手續費 20 元即可參與,若抽中股票可賺取價差,是一種不錯的投資選擇。

至於 IPO 後的股票買賣,通常股票 IPO 初期會有一段「蜜月期」,IPO 後的前 5 日無漲跌幅限制,此時的股價通常出現會上漲的情形,其原因可能來自公司美化財報、資訊不對稱、炒作股價等,許多人會利用這段期間進行投機操作,但其投資風險也相對較大。

IPO 注意事項

  1. IPO 初期股價波動大:現行規定為 IPO 股票上市買賣後的前 5 日,股價無漲跌幅限制,而此時由於新IPO 公司的資訊仍較不透明,投資人難以計算其長期價值,加上有心人士會藉此炒作股價等,IPO 上市初期的股價波動通常很大,需注意其投資風險。
  2. 瞭解公司 IPO 的原因:若公司 IPO 的原因是為了募資擴大事業版圖,表示公司的經營,但若公司 IPO是為了讓大股東出脫股票獲利,則可能讓投資人蒙受損失,投資人應先做好對 IPO 公司的研究。
  3. 注重公司的合理估價:若非短期投機交易者,投資人不應跟隨市場氣氛,而是要評估公司合理的股價,可以與同產業、同性質的其他上市公司進行比較,觀察股價是否高估或低估,再考慮是否進行投資。
  4. 注意 IPO 後大股東動向:投資人可以透過公開資訊觀測站或投資 APP,觀察公司 IPO 後的大股東持股狀況,若發現大股東有大量出脫持股的現象,則可能為目前股價估值過高,大股東有賣股獲利了結的情形,在投資前需要謹慎思考。





王鶴棣劇透《以愛為營》完結篇!白鹿公開追愛攻略- 自由娛樂
鄭書意(白鹿 飾) 時宴(王鶴棣 飾)
語句來源:以愛為營@第36集-完結篇(鄭書意對時宴遞水又遞蛋糕的舉動所說的話)
【緣起】樂安7周年慶演講後的餐宴上,時宴拉著鄭書意到櫃檯前,又是遞水,又是遞蛋糕,鄭書意反問時宴在幹嘛,時宴回說:在為鄭組長遞茶遞水,結果鄭書意卻說:若時宴一開始就這麼嘴甜,兩人的孩子都可以"打醬油"了。
【陸劇】以愛為營@打醬油
資料來源:打醬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打醬油是源自中國大陸網路用語,原意是去商店購買醬油,後來衍生出兩種用法:一個是傳統意思,例如「某某人的孩子都可以打醬油了」是指孩子很大了,可以幫著做家務,其父母不再年輕。另一個是網路用語,指對公眾話題不關心,有「與我無關」或「不予置評」之意,相當於「路人心態」。進而演員在影視作品中跑龍套也被稱作「打醬油」。如果說某官員打醬油,則指其不盡責。

由來

網上流傳2008年,廣州電視台記者在街頭隨機採訪市民,「請問你對艷照門有什麼看法?」某男性受訪者從容應答:「關我啥事,我出來買醬油的……」這句話在網路上迅速流傳,圖片也被網友使用Photoshop修改,「醬油男」成為被廣大網友調侃的對象,「打醬油」迅速成為很多論壇上的流行語,並且衍生出了「醬油族」等網路詞彙。但該名記者表示採訪者沒有說出「我出來買醬油的」,採訪的主題也和艷照門無關。

延伸

ACG界裏,因一本著名的《K-ON十八禁同人誌《Azus@ttack》內容以角色中野梓(暱稱梓喵)外出買醬油為開場,因此冒起了「梓喵打醬油」(梓喵買醬油)之說,後來更延伸至以某女性角色「打醬油」來暗喻她涉及色情行為的用法。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ceNfire 的頭像
    iceNfire

    小窩仔の隨心所意小窩

    iceNfi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